家庭教育怎麼做?《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發布202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之年。為適應家庭教育發展新需求,上海市婦聯、市教委、市文明辦對2009年發布的《上海市0—18歲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大綱(試行)》進行了修訂。今日(28日),《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正式發布。
《大綱》根據每個年齡段兒童的發展規律提出不同指導要求,並且隨著兒童年齡增長,指導要求逐步遞進。同時,明確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科學、兒童為本、家長主體、多元互動六大家庭教育指導原則,突出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例如,0—3歲兒童家長要“培養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3—6歲兒童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兒童感知家鄉與祖國的美好”“培養規則意識”,6—11歲兒童家長應注重“培養朴素的愛國情感”“初步培養兒童道德和法治意識”,11—15歲要“培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注重道德和法治教育”,15—18歲兒童家長則要“引導兒童堅定理想信念和樹立國家意識”“培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培育兒童的世界眼光和開放態度”。
《大綱》在各年齡段都強調家長對兒童健康的關注,設“掌握生活照料的科學方法”“培養良好的飲食睡眠習慣”“積極實踐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兒童珍愛生命”“高度重視兒童體質健康與自我管理”“引導兒童尊重生命並形成健康人格”等專題。
《大綱》同時強調,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要做到高質量陪伴,與兒童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培養兒童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營造溫馨和諧、充滿愛的家庭氛圍。特別在11—15歲初中階段,由於兒童正進入青春期,面臨著生理和心理的“突變”,特設“引導兒童珍愛生命”“科學開展青春期性教育”“尊重兒童的獨立性並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等專題,指導家長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大綱》注重在家庭教育實施主體和實施內容中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大綱》提出,在新婚期、備孕期及孕期,要“拒絕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做好父母共同、平等參與子女照料的充分准備和合理分工”等。對於0—18歲各年齡段兒童,家長應“通過游戲、閱讀等培養兒童初步的性別意識”“引導兒童建立初步的性別意識,認識男女在生理上的差異”“克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樹立性別平等意識”“加強性別平等教育”“提升兒童遭遇性別問題的處理能力”等。
新生代兒童從出生開始就已經是“網絡原住民”。為此,《大綱》為家長提供了建議:0—3歲兒童家長要注意“減少屏幕暴露,不用電子產品代替家長陪伴”﹔3—6歲兒童家長要“避免讓兒童長時間觀看電視、電腦、手機等”“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使用各種電子產品,利用各種日常用品和活動開展寓教於樂的家庭親子游戲”等﹔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分別設“科學合理使用網絡及電子產品”“指導兒童正確使用電子產品與新媒介”“提高兒童的網絡素養”等專題指導家長如何處理好與網絡、電子產品、新媒介的關系,提出制定“家庭網絡公約”等建議。
《大綱》新增特殊兒童、特殊家庭兩大板塊,殘障、智優、單親離異重組、留守、流動、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家庭兒童都囊括其中,並強調要均衡配置家庭教育公共資源,關心特殊兒童和特殊家庭兒童的健康教育成長。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有其特殊性,不是對普通學校教育或機構干預的簡單翻版,必須緊密結合兒童的特殊需要和家庭生活特點進行﹔對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導,重點是支持家庭功能的恢復。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EMC易倍体育扫描织梦无忧,查看最新产品、资讯与动态。